“國酒茅臺”,為什么就通過初審了呢?
一個本來可以持續(xù)演下去的好戲,隨著2012年10月20日商標總局的大筆一揮,“國酒茅臺”的商標自此蒙上了一層撲朔迷離的陰影。商標申請是通過了初審,而對于商標的審判來說,卻是剛剛開始。
十多年來,“國酒茅臺”的每一次商標申請,都會成為白酒行業(yè)的熱點話題,茅臺在這條鋼絲上的舞蹈,博得了白酒行業(yè)、營銷界的強烈關注,這場舞蹈可謂是用極低的成本賺足了眼球,也為茅臺的漲價奠定了基礎。可是,或許是茅臺和國家工商總局的評審人事對于這場舞蹈太過于投入,導致忘卻了2010年7月28日工商總局公布的《含“中國”及首字為“國”字商標的審理審查標準》,茅臺的國標申請居然獲得了初審通過,真不知道這場戲國家工商總局將如何收場,也不知道茅臺將如何收場。
從營銷學角度上來看,茅臺將免費獲得一場價值不菲的公關廣告,并再一次將國酒茅臺的宣傳語,推上風口浪尖。但是,如果我們冷靜下來,思量幾番,筆者認為,貴州茅臺申請通過“國酒茅臺”商標事件是一場不計負面后果的公關事件。
國標爭奪戰(zhàn):
不計負面后果的公關事件
首先,商標總局曾多次駁回貴州茅臺“國酒茅臺”商標申請。其次,2010年7月28日,工商總局公布了《含“中國”及首字為“國”字商標的審理審查標準》(以下簡稱《標準》)。《標準》第三部分第一條規(guī)定:對“國+商標指定商品名稱”作為商標申請,或者商標中含有“國+商標指定商品名稱”的,以其“構成夸大宣傳并帶有欺騙性”、“缺乏顯著特征”和“具有不良影響”為由,予以駁回。但是,今年10月份國酒茅臺商標申請卻無端地通過了初審。商標局被質疑自是無可非議,同時茅臺所扮演的角色也必將給公眾留下豐富的想象空間。但是,如若此事被競爭對手借以發(fā)揮的話,茅臺勢必會招致猛烈攻擊。
第一,炒作成本難以預計。若汾酒、五糧液、瀘州老窖等白酒巨頭聯(lián)合起來,執(zhí)意與國家工商行政管理總局對簿公堂,茅臺此事的炒作成本恐怕難以預計。同時,如果抗議者聯(lián)合通過網(wǎng)絡、電視媒體公眾報道此事,并賦予茅臺一些極具負面意義的身份,最后受損的將不只是飛天茅臺等高端品牌的經(jīng)濟利益、品牌形象,中低端品牌也恐將被這次有意無意的張揚所誤導。
第二,品牌形象遭貶損。茅臺,在大眾眼里是官宴、商務宴請以及富商巨賈們的代名詞。此前不久,各地方政府紛紛下達的限酒令中,其中不乏針對官員奢侈消費茅臺酒行為的指責。無疑,茅臺在某些程度上已經(jīng)成為了飯桌上“腐敗”潮流的溝通手段。茅臺作為國有企業(yè),在此次商標事件中,明擺著想要依托國企在某些職能上的優(yōu)先權。筆者認為,社會對此事件的感觸不僅僅在定義國酒的意義那么簡單,更多的是發(fā)自心底抵觸腐敗的商業(yè)行為。若執(zhí)意如此,茅臺將成為離不開國企的要員,抑或計劃經(jīng)濟體制壟斷行為的代言人。
品牌策略引矛盾
茅臺,是否考量過諸如此類負面現(xiàn)象可能引發(fā)的集體抵制茅臺的事件?筆者心感余悸。無論從品牌傳播還是品牌戰(zhàn)略的角度考慮,此次似乎百利而無一害。但如果事件按照筆者的假設發(fā)展,茅臺將百害而無一利。
從傳播角度來看,此次事件,茅臺無疑怎樣都能成功贏得免費的傳播;但是,若是反對方按照筆者的思路踐行,此次傳播效果的受益者則有可能會出現(xiàn)逆轉現(xiàn)象。
屆時,國酒茅臺不說是身敗名裂,但在消費者心中的地位必定會大打折扣。這樣的結果是領導層沒有針對可能發(fā)生的意外事件作出可量化的風險評估和應急預案而造成的。筆者認為,不管茅臺最終獲益幾何,都給我們上了一次十分驚險的公關課。這是十分典型的公關事件內容與公眾形成負面共鳴的例子。同時也告示營銷界,在傳播手段泛濫之際,我們應該放慢腳步,多踏入公眾的步伐中去,想他們所想,思他們所思,與公眾站在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上。
在品牌戰(zhàn)略上,茅臺表現(xiàn)出縱橫捭闔的公關能力,多領域經(jīng)濟資源整合能力,以及知識產權保護意識提高,高中低端品牌齊頭并進的動作。
自“十二五”以來,茅臺集團大舉實現(xiàn)千億級企業(yè),打造世界第一蒸餾酒業(yè)企業(yè)旗幟。隨后,茅臺集團在政府以及集團高層領導下,開始大張旗鼓整頓企業(yè)內外事務,并向千億級企業(yè)靠攏。無疑,茅臺酒,是實現(xiàn)千億目標的重要手段之一,到2015年,茅臺酒銷售目標要從現(xiàn)在的260億元上調至500億元大關。筆者認為,從此次商標事件,到最近茅臺起訴茅臺鎮(zhèn)多家小酒長和溫州10余家小商戶,再到申請“賴茅”商標來看,這一系列事件無疑是在為茅臺集團實現(xiàn)千億級企業(yè)目標增加籌碼。但是,此次國酒商標事件,很大程度上催化了茅臺集團急速大躍進的想法。藉“國酒茅臺”的商標,名正言順地壟斷中國國酒品牌資源,進入國內外奢侈品市場,提升其他產品無法抗衡的溢價能力,進而拉動銷售業(yè)績,實現(xiàn)500億元大關,為千億級企業(yè)效力。同時也為茅臺旗下系列品牌打造了夯實的品牌基礎,樹立正派、國統(tǒng)的文化形象。實現(xiàn)頂層有國酒茅臺,中端產品有茅臺前身“賴茅”、習酒,低端有茅臺小全家的競爭壁壘,搶占龐大的高中低檔白酒市場。
盡管茅臺在整體戰(zhàn)略結構上十分清晰,但是,筆者認為,較之同行業(yè)高端白酒產品戰(zhàn)略路線,茅臺在高端品牌戰(zhàn)略上略顯幾分薄弱。
我們不妨簡單的先了解一下瀘州老窖高端品牌戰(zhàn)略路線。
高端白酒的神秘除了價格斐然之外,關鍵在于其一流的原料、超凡的釀造工藝及深厚的文化底蘊,能給消費者或投資者精神上和生理上帶來極致的體驗。同時因為高端白酒工業(yè)生產周期較長,從而造成高端成品酒在市場上的流通量極少,部分企業(yè)采取饑餓營銷的手段,把高端白酒漸漸演變成為一種剛性的需求。由此供不應求的局面將長期持續(xù),而高端白酒市場的格局也將在這種趨勢下發(fā)生位移。
同為國有企業(yè)的瀘州老窖,并沒有采取借由國標手段爭取國酒的名譽,而是通過市場手段躋身激烈的競爭,從而提升自身品牌形象。
瀘州老窖深諳高端白酒市場格局的變化,早在2008年3月,便首次旗幟鮮明地提出“高端定制酒”的概念。同時,以“國窖”、“洞藏”的方式打造出“高端定制酒”的標準。同月9壇5公斤裝的白酒,拍賣出了400萬元的天價,并在中國白酒行業(yè)里首次摒棄“年份酒”概念,避免因為年份識別不清而造成的認知混淆。而且,壹60-“青花”、紅60-“紅牡丹”已多次創(chuàng)下中國高端白酒市場的“第一”,拿下首個國寶級大師親自純手工打造的奢侈高端白酒。
瀘州老窖此次進軍奢侈品市場,和茅臺申請“國酒茅臺”的戰(zhàn)略本質上是異曲同工。兩者的目標都是通過打造高端品牌,提升公司高端的品牌形象,用良好的聲譽來構建競爭優(yōu)勢,起到戰(zhàn)略推動作用。但是,茅臺的品牌形象在此次事件發(fā)生后卻有可能大打折扣,相比之下,瀘州老窖的品牌塑造則要顯得正派許多!
當前市場白酒品牌競爭現(xiàn)狀呈金字塔狀,塔基是其他中小品牌,強調的是市場占有率;塔柱是核心品牌,著重打造產品品質;塔尖是形象產品,主要強調的是品牌價值。塔尖上的品牌有茅臺、五糧液、劍南春、國窖1573等,塔基和塔柱則幾乎由塔尖品牌領導。誰在頂峰烙下了完美的印記,誰就能多分一杯羹!誰在塔尖有版塊污點,誰的品牌整體形象則有可能會受到直接影響。同時,作為高端酒,其內在的文化內涵極其豐富、積極,老大半點不合公道的行為也必然會使其整個家族蒙上陰影。
茅臺,在許多人心目中早已成為某種意義上的國酒。但是,有世界品牌奢侈品之頭銜的茅臺用此手段不無反映了現(xiàn)階段市場中病態(tài)的經(jīng)濟結構,粗放集約化的資源分配,國有化的競爭機制以及禁錮的企業(yè)決策思想等現(xiàn)象。
原茅臺董事長季克良曾這樣說過:“我一直的主張都是讓老百姓喝得起茅臺酒,這么好的酒就要讓老百姓都能享受才對。”筆者認為,既然無法與紅星二鍋頭、衡水老白干等品牌在統(tǒng)一戰(zhàn)線上分割天下,何不趁我國文化產業(yè)正處在朝陽期,果斷放棄已經(jīng)病態(tài)的 “國酒茅臺”的光壞,把眼光放得更為長遠,走高端化發(fā)展道路,打一場品牌文化戰(zhàn)略,在全球第四大奢侈品牌基礎上再更上一層樓,如此何樂而不為?(董長德)